網頁

2022年7月19日 星期二

讀書心得:財富是這樣養成的

書名:財富是這樣養成的:韓國暢銷No.1財經書!讓錢為你工作,邁向財富自由

原文作者:John Lee

譯者: 梁如幸

出版社:遠流

(如果想獲得更多書籍資訊或購買,可以參考博客來網頁)


投資理財的書有很多,這本算是「基本觀念」書。基本觀念重不重要?還真的蠻重要的,畢竟觀念影響思考,思考改變行動,行動改變結果。看投資理財類的書如果能夠從中找到一些可以參考、受用無窮的觀念,那也算是回本了。

正視金錢,才能避免成為金融文盲

談錢傷感情,說起金錢似乎有點功利、有點世俗,金錢做為當今世界主要的通貨,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,代表能維持基本的生活水準,能夠在退休之後過著相對寬裕的生活。

金融文盲」指的是金融知識不足,未能正確管理或利用金錢的人。實現財富自由的過程中,比起年薪多寡,金融知識與生活方式來得重要太多。收入高的如果沒有良好的財富規劃,不見得能累積更多的資產 (相關故事:月薪25萬牙醫與3萬小資有相同煩惱?缺乏財務大局觀或許更焦慮!)。

在「五線譜投資術」提到,人生要達到有三個階段
第一階段:主動所得時期:工作所得是主要收入來源
第二階段:雙引擎時期:存到第一桶金(通常是台幣100-200萬元)之後的時期,有本金用來投資產生被動所得。所得包括工作的主動所得,以及運用第一桶金投資產生的被動所得
第三階段:財務自由時期

在這三個階段都很重要的是,充實金融知識、盡早為財富自由做準備!唯有持續不斷學習,才能面對不停變遷的世界。

隨著生活水平提升、醫療科技進步,人類的平均壽命很有可能活得比以前還久,很有可能從人生七十古來稀迎接到百歲世代。如果以當前大學畢業22歲開始出社會,一職工作到65歲退休,就代表著必須利用將近40年的收入,支應40年有薪資收入的生活 + 35年沒有薪資收入的生活。

如果還有「養兒防老」觀念的讀者,還是趁早打消這個念頭。以台灣當下低生育率、低起薪、高房價、高齡化社會的環境,子女都可能自顧不暇,能為父母退休生活提供的經濟支援非常有限。

財富最主要來自於「勞動」與「投資」。
「勞動」關乎日常生活,是屬於現在導向;「投資」是以將來成為富人為目標,具備強烈的長期性及未來導向。想要致富,就必須透過「勞動」賺取資金來源,再將一部份資金拿來「投資」,才能形成未來的財富。

投資金融商品,「時間」是很重要的東西
投資時間拉得夠長,能夠平滑波動性,還能夠享受「複利」的成果。因此作者提倡比起大家普遍重視的學校成績,更重要的是金融教育。制式化的考試學習,可能會抑制思考與創造力;傳統「考上好學校→找到好工作→過穩定生活」的觀念,只是讓孩子學習「當個好的勞動者」。及早學習金融知識、了解企業創業的過程、學習管理經營哲學、行銷策略,或許更能夠幫助它們有好的想法和目標,更接近致富的路。

資產配置的重要性





















影響財富增長很重要的一點是家庭資產配置
以台灣各階層的資產配比為例,可發現資產階層越高者,金融資產淨額較高、房地產比率較低;資產階層較低者,金融資產淨額較低高、房地產比率較高

這不見得說買房是錯誤的選擇,而是買房應該要考量家庭收入/資產狀況。如同有些網路文章分享的,應該是有錢之後才考慮去買iphone,而不是買iphone讓自己看起來像有錢人。不會因為使用iphone 就變成有錢人,這樣過度消費的行為,很可能反過來影響財富的累積。

長期來看,投資股票的漲幅遠高於投資不動產。選擇股票能讓資金有更好的流通性。如果是選擇經營穩健的企業,獲利肯定會比通貨膨脹高上許多。如果家庭資產中不動產的比重過高,不動產可能泡沫化。萬一房市行情破滅,人們將會面臨嚴重的威脅與巨大的痛苦。經歷1990年代日本經濟泡沫房地產崩盤,還有最近中國爛尾樓風暴,必須要很謹慎留意台灣房市不見得永遠會一直漲上去,不動產還是有泡沫化的風險,要避免不動產佔據家庭資產過高比率

盡早將資金投入金融市場(特別是長期較高報酬的股市),運用資本透過「時間」和「複利」賺取財富,變得相當重要。

真正的長期投資是什麼?
投資股票既不是遊戲,也不是技術,而是哲學。股票不是用來買賣,而是要不斷累積。
「低買高賣」儘管是投資最簡單的真理,不可能每次都掌握到完美時機。與其為了抓住時機耗費心力(擇時交易),不如尋找好的公司,長期持有該公司股票並共享成果,這才是真正的投資。

如果沒有受過投資訓練或是沒有時間,可以選擇投資基金(對懶人來說,建議定期定額全市場ETF)作為替代方案。投資股票是否成功,取決於你長期持有什麼樣的股票(或標的),而不是市場時機。


評語:值得一看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